在参与乡试之前,考生必需求先参与县试、府试和院试,而这三场考试又被统称为童试。只要经过院试的人,才有资历去参与乡试。换句话说,县试、府试和院试,便是古代科举的资历考试。
县试是最基本的考试,一般来说都能参与。在报名的时分,考生要填写名字、年纪、原籍、体魄和容貌特征,这是避免有人。一起要填写祖上三代经历,这是要看考生是否身家清白。别的,每五个考生要相互担保,假如其间一人做弊,其他四人皆会遭到连坐。县试经往后,就能参与府试。
府试就在统辖本县的府进行,由当地知府掌管,一般在四月举办,其报名流程与县试相同,相同也要考生互保。府试经过的人,就被称为“童生”,也就有资历参与院试。
院试的报名、作保等手续,与县试和府试相同,凡童生都能参与。不过院试分为正试和复试两场,别离考八股文和帖诗,并默写《圣谕广训》百数十字。经过院试的人,就被称为“生员”,也便是俗称的“秀才”,便有资历参与乡试了。考生假如中了秀才,就算是有了功名。
县试、府试、院试中的第一名,被称为“案首”,假如三场考试皆为案首,就可以被称为“小三元”。
乡试在明清时期每三年举办一次,一般在八月举办,所以又称为“秋闱”。乡试在各省的省会举办,凡中秀才者皆能参与。考中乡试的人被称为“举人”,第一名就称为“解元”。
会试的等级就更高了,所以不再由各省举办,而是需求举人一致到京城的贡院应试。也由于在贡院举办,所以凡考中者,都被称为“贡士”,第一名就叫做“会元”。
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终一关,只要贡士才干参与,由皇帝亲身掌管,在紫禁城的保和殿内应试。凡考中者都被称为“进士”,而皇帝会钦定一甲前三名,也便是“状元”、“榜眼”、“探花”,这三人称为“进士及第”。
在乡试、会试、殿试中均为案首,就被称为“大三元”。而连续获得解元、会元、状元,就可以说是“连中三元”。(详细关于乡试、会试、殿试的流程,以及明朝连中三元者,可参阅笔者文章“连中三元”有多难,明朝仅有三人做到,他们别离是谁)
要连中三元现已实属不易,历史上也只要21人做到。而要连中六元,可想而知有多难,堪称是难于上青天,在我国科举史上,仅有一人做到罢了。
这个人便是明朝的黄观。黄观从县试到殿试,均为案首,所以被称为“六首状元”,时人更是赞誉他:
或许有人会说,六首状元还有一个清朝的钱棨,此人也是六场考试均为案首。但要留意的是,钱棨并非连续考中六首,他从前考了几回童试,但都落榜。直到乾隆三十一年,他才考中秀才。之后参与乡试,他又连续失利六次,直到乾隆四十四年,才考中解元,其时现已47岁了。
但是黄观的六个案首,是趁热打铁,半途并未经历过落榜,他考中状元的时分才28岁。所以说,黄观是我国历史上,仅有“连中六元”的人。
黄观考中状元后,被授为翰林院修撰(状元一般直接授此职位,榜眼和探花为翰林院编修),深得朱元璋欣赏,没多久便升到正三品(礼部右侍郎)的官职。建文帝即位后,黄观任右侍中。
黄观非常看不惯朱棣,以为他对皇帝无礼,乃至从前当众呵斥过他。在靖难之役中,黄观也活跃效忠建文帝,一心想平定朱棣。也正由于如此,朱棣对黄观咬牙切齿,将他列在“奸党”的名单中。
建文四年,朱棣成功进入南京,此刻的黄观还在长江上游催促军事。当他听到燕王已即位,建文帝已丧生火海之后,便知道大势已去。他知道朱棣不会放过他,而他也不肯受辱,更不肯为朱棣效能,所以挑选投江自杀。
黄观身后,朱棣诛灭其九族,就连他的老友都悉数收监。直到万历二十四年,黄观才沉冤得雪,朝廷为其补谥“文贞”。
后来人们为了留念他,在翠屏山为他建了衣冠冢。在他新居贵池上清溪建了“黄公祠”,在县城建了“状元坊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