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凤冠冰箱贴火爆出圈,很多人在抖音、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的抢购经历,国博也在紧急补货。这枚凤冠冰箱贴根据国博的“顶流”文物——明朝万历时期孝端皇后凤冠设计,飞舞的金龙翠凤、盛开的珠花璎珞、璀璨的红宝石与珍珠……精美绝伦。
凤冠展现了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和深厚文化渊源,将这样的文物元素融入冰箱贴这一现代生活用品中,不仅赋予了冰箱贴更高的文化价值,也满足了现代人对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向往和追求。如今人们可以拥有“凤舞冰箱”,在古代,凤冠又有什么样的内涵?
到了明代,服饰等级制度趋向严格。《明史·舆服志二》记载:“皇后冠服,洪武三年定,受册、谒庙、朝会,服礼服。其冠,圆匡冒以翡翠,上饰九龙四凤,大花十二树,小花数如之。两博鬓,十二钿……永乐三年定制,其冠饰翠龙九,金凤四,中一龙衔大珠一,上有翠盖,下垂珠结,余皆口衔珠滴,珠翠云四十片,大珠花、小珠花如旧。三博鬓,饰以金龙、翠云,皆垂珠滴。”
在古代,未经特许,除皇后、嫔妃之外,其他人不能戴凤冠,但是文献记载中,也常常称明代命妇所戴的礼冠为凤冠,这是为何?黄强表示,明代命妇的礼冠其实不是凤冠,“这只是人们口头习惯上的称呼,其实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凤冠。”
明代命妇所戴的礼冠有多种,如翟冠、庆云冠、翠云冠等,也被称为凤冠,但是等级尊卑有差别。翟冠因为饰有珠翟而得名。《明史·舆服志三》记载:“命妇冠服一品,冠花钗九树;二品,冠花钗八树;三品,冠花钗七树;四品,冠花钗六树;五品,冠花钗五树;六品,冠花钗四树;七品,冠花钗三树。”明代顾起元《客座赘语》亦曰:“在首者翟冠,七品命妇服之,古谓之副,又曰步摇。”“顾起元的这段话,说翟冠类似步摇。步摇是一种高髻,又称凤髻,戴步摇具有一步一颤的动态,所谓步步莲花、步步摇曳、步步风情。”黄强说。
在古代民间婚礼中,普通百姓穿霞帔、戴凤冠,同样也是在借用概念,追求的是喜庆彩头。
“普通妇女,没有品级,在成婚、入殓时也可戴凤冠(花钗冠),这只是名称的称谓,好比穿上戏服扮演王公大臣,只是演出的需要。”黄强说。清代徐珂《清稗类钞·服饰》记载:“其平民嫁女,亦有假用凤冠者,相传谓出于明初马后之特典。然《续通典》所载,则曰庶人婚嫁,但得假用九品服……无论品官士庶,其子弟结婚时,新妇必用凤冠霞帔,以表示其为妻而非妾也。”这段记载传递了三个重要信息:一是允准民间假借凤冠霞帔,相传始于明太祖马皇后;二是说民间的凤冠是假冒的,属于借用名称,非真实的凤冠;三是民间使用凤冠,表示的是女子在婚姻中的地位,属于正室,非小妾。
“中国古代服饰制度是非常严格的,根据阶层、身份、地位,穿着有别,不能僭越,违者治罪。但是在凤冠的借用上,又体现了人性化、温情的一面。”黄强说。
孝端皇后凤冠前部饰有九条金龙,口衔珠滴,下有八只点翠金凤,后部也有一金凤,共九龙九凤。冠檐底部有镶嵌宝石珠花的翠口圈,后侧下部左右各饰点翠地嵌金龙珠滴三博鬓,博鬓上嵌镂空金龙、珠花璎珞,似金龙奔腾在翠云之上,翠凤展翅翱翔于珠宝花丛之中。
凤冠冰箱贴在设计上充分借鉴了孝端皇后凤冠的精髓,将飞舞的金龙翠凤、盛开的珠花璎珞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,同时采用木质材质叠加制作,层次丰富,充满细节与立体感。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冰箱贴看起来精美绝伦,也让人在日常使用中能够时刻感受到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服饰史学家、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黄强表示,凤冠亦称凤子冠,是中国古代妇女的礼冠,因为冠上缀有凤凰,故得名。根据《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》中的介绍:“以凤凰饰首的凤冠,早在汉代已形成,汉制太皇太后、皇太后、皇后大庙行礼,头上首饰即有凤凰。其制历代多有变革,至宋代被正式定为礼服,并列入冠服制度。”清代徐珂《清稗类钞》记载:“凤冠为古时妇人至尊贵之首饰,汉代惟太皇太后、皇太后入庙之首服,装饰以凤,其后代有沿革。”
凤冠是古代女子冠帽中最贵重的礼冠,重大场合必须戴凤冠。对于凤冠的形制,《宋史·舆服志三》记载:“妃首饰花九株,小花同,并两博鬓,冠饰以九翚、四凤。”黄强介绍,在古代,皇帝被尊为龙,所有的图案均以龙为尊,皇帝就是天上真龙天子下凡,龙成为皇帝、皇权、皇族的象征。与之对应的是凤,凤成为皇后的象征,龙与凤分别代表着皇帝、皇后。因此,到了南宋时期,凤冠的形制也有所变化,在凤形之上,又加了龙形,称为“龙凤花钗冠”。